Professor Qilong Zhu’s visit to DICP for academic exchanges

mnres_05T7 Date:2021-05-12

        2021年5月8-11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朱起龙研究员大连化物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期间,与05T7组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应邀于5月11日上午在催化基础国重楼三楼大会议室,作了题为“纳米多孔催化剂的原子级调控”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组长刘健研究员主持。



 


        报告中,朱起龙研究员以催化和绿色能源应用为导向,通过对纳米多孔催化剂的原子级调控,提出了新颖多孔原子级纳米材料的设计和构筑,主要内容如下:1)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用于高效催化剂的纳米结构设计。成功的将配位化学和纳米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利用MOFs材料的有序结构、高比表面积和空间限域效应等,发展了一系列利用MOFs作为自模板剂和前驱体合成纳米功能材料的方法,为高效催化剂的纳米结构设计开辟了新路径。2) 围绕催化剂的精准设计,在原子尺度上对活性位点模块进行结构设计,构筑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多孔原子级催化剂。原子位点催化剂,包括单原子材料、原子薄层材料等,通常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及超高的原子利用率。通过对原子位点模块进行结构设计和调控,发展了一系列原子位点催化剂的可控合成方法,并深入探索了原子位点局域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朱起龙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2007年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目前主要从事多孔材料和原子级纳米材料的催化和绿色能源应用研究,包括金属/共价有机框架(MOFs/COFs)、单原子催化剂、单分子异质结、金属烯等材料的催化、能源转换与存储等应用。迄今,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Rev. Mater.、Chem. Soc. Rev.、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IF>10论文28篇。论文他引7800多次,H因子38,其中13篇入选ESI高被引(top 1%)或ESI热点(top 0.1%)论文。出版专著1部,专章3篇。授权专利3项。先后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学者(2013年)、国家青年人才引进计划(2017年)、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项目(2018年)、福建省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年)等。